花鳥畫的基本構圖方法(花鳥畫構圖及畫面分析)
中國花鳥畫主要以折枝花卉的形式規劃畫面,以小見大,塑造典型的自然空間。花鳥畫應如何處理構圖呢?以文章作比喻,就是要處理好“起”、“承”、“開”、“合”這幾個階段。下面我們就以王雪濤的《梅花喜鵲圖》構圖處理,來了解畫面章法的處理。
《梅花喜鵲圖》中梅花是主體部分,自下而上在畫面中的表現經過了幾個階段:起——由右下方近角處,粗干的梅枝和細干的山茶一并發干;承——承前啟后,取弧形順勢向上,引發花枝;開——梅枝與山茶左右展開,花繁葉茂,且有回首雙鵲,熱鬧非凡;合——主干引發向上急向右轉,一喜鵲俯身轉回,首與左面的雙鶴相應,俯身又與右下角昂首的喜鵲相迎,于是整個畫面達到應合統一。
由于畫面的尺幅大小和表現景物的不同,所以“起”、“承”、“開”、“合”,各部也應有繁簡、強弱的差異,以使整體協調。特別是較大的畫面,還應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的階段變化,這樣畫面就能顯得充實。其中“開”、“合”更是關鍵。沈宗騫在《芥舟學畫編》中對此曾有精辟的分析:“千巖萬壑,幾令瀏覽不盡。然作時只須一大開合,如行文之有起結也。至其中間虛處,承接處,發揮處,脫略處,隱匿處,一一合法,如東坡長文,累萬余言,讀者猶恐易盡,乃是此法。于是會得,方可作尋丈大幅。”
聲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,均為本站原創發布。任何個人或組織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,禁止復制、盜用、采集、發布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、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。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,可聯系我們進行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