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樣用斧劈皴、拖泥帶水皴、披麻皴、云頭皴、雨點皴畫石(怎樣畫斧劈皴)
(1)斧劈皴是側鋒用筆,有時蘸濃墨,有時蘸淡墨,可以用大筆皴,也可以用很多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、明暗和質感,但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復,一次完成。
用斧劈皴方法畫石,待皴筆干后,可以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,以加強立體感。另外,用斧劈皴方法皴染后,可以再著色,亮部染赭石色,趁濕接染暗部,暗部顏色要和亮部不同,可以用花青,或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,即螺青色
(2)拖泥帶水皴是一種在礬宣紙或絹上使用的一種方法。這種皴法的特點是連皴帶染,也就是邊皴邊染。具體說,就是運用斧劈皴畫山石時,先用較濃的濕筆勾輪廓,然后趁輪廓線未干時,再以較濕的濃墨或淡墨加皴,皴筆未干時又以淡墨染之。所以運用拖泥帶水皴的方法所畫山石,皴筆與皴筆之間、濃墨與淡墨之間都能自然連接成一片,渾然一體。
(3)披麻皴是先用淡墨畫輪廓如皴,陰暗處用淡墨渲染,感覺不足的部分,待墨色干后可以再染。最后使用苔點。
(4)北宋郭熙畫山石,作云頭層層涌起之狀,后人名之為云頭皴。實際郭熙畫山石,輪廓線較闊,用筆有卷云之勢,圓厚滋潤,但并非所有皴筆皆似云頭,其山石陰暗部分則多用短筆或較長的筆皴,變化很多,并以淡墨渲染出明暗,立體感很強。有的部分也使用了連皴帶染的方法,既活躍又含蓄。
畫的具體方法是,先用淡墨畫輪廓,并進行勾皴。待干后,用淡墨渲染暗部,如感覺不充分,可以重復皴染。
(5)用短筆觸勾皴石塊稱雨點皴。北宋范寬畫山石多用此法。輪廓線比較寬,墨色較重。皴完,依輪廓線染以淡墨。
聲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,均為本站原創發布。任何個人或組織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,禁止復制、盜用、采集、發布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、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。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,可聯系我們進行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