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畫墨法避忌
墨多掩真
用線法表現的結構叫“骨成”這些線是主干,有時主干畫的不錯,上墨時,好的生動的墨線被淹沒了,這就叫做“墨多掩真”韓拙在《山水純全集》中主說,“蓋墨用太多則失其真體,損其筆而濁”。
“真”指的是形象和用筆,大量用墨時,要注意染墨之處重于墨線,要注意留出“氣眼”來有些意到筆不到的空點,看來似乎是畫者的疏乎處,但這倒下是國畫所要求的醒透點。
墨豬
墨豬是國畫中的敗筆,病筆,什么情況下會出現這種難看的用筆呢,當你在演染人的衣服,傾下大片墨液時,以為這些地方隨便涂上一層不會不啥問題吧,所以用墨時就沒有注意到按衣服的結構變化,而且不見造型用筆,肉乎乎的一片,也沒有留下醒透的空白處,這樣就形成了一塊墨豬了,
用濕色畫輪廓線時,也要隨著輪廓的起伏變化,隨時體現內容的強弱頓挫,如果離開內容要求,畫得肥厚僵硬,到處滲 出墨液,也就形成了墨豬,作畫時如把內容結構先細細琢磨透了再下筆,然后意到筆隨,便可避免墨豬之病,前面已經提到了筆是屬于骨的,墨是屬于肉的,如果是肉多骨少,或者以墨掩筆,也容易造成墨豬之病。
項容無筆
項容:唐代人,王墨的老師,王墨的畫是以潑墨見長的,項容尤長用墨之法,荊浩批評他“有墨而無筆”,可見即便是潑墨的畫法,以墨為主,便也并不是墨乎乎的一大片,不分層次,而要有骨干,所以用筆固然很難,用墨也不容忽視。
聲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,均為本站原創發布。任何個人或組織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,禁止復制、盜用、采集、發布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、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。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,可聯系我們進行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