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畫—悠久的民族藝術

  簡稱“國畫”。是一門歷史悠久的民族藝術。自發現最早的獨立性繪畫——戰國楚墓帛畫起,中國畫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。它產生于民間工匠之手,六朝趨于成熟,宋元文人畫興起,逐漸占據了重要地位,清代以來,漸漸較多地汲取西畫的有利因素,形成了強烈的民族特色。在世界藝術史上自成體系。中國的畫派、風格、藝術、表現技法等,可說是洋洋大觀。

從流派上說,有院體、文人、民間畫三大流派;從題材上說,有人物、山水、界畫、花卉、禽鳥、走獸、蟲魚等畫科;從表現形式上說,有工筆、寫意、鉤勒、沒骨、設色、水墨等技法形式;以鉤皴點染,干濕濃淡,陰陽向背,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,來描繪物象與經營構圖;取景布局視野寬大,不拘泥于焦點透視。從畫幅形式上看,有壁畫、屏嶂、卷軸、冊頁、扇面等,并以特有的裝裱工藝裝潢畫幅。在工具材料上為中國特制的筆、墨、紙硯和絹。中國畫創作以“六法”、“六要”這基本準則,強調“立意”和“傳神”,由于書、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線條的運用緊密相連,因此繪畫同詩文、書法以至篆刻相互影響,日益結合,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