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畫的畫種(下列哪種不屬于中國畫的畫種)
(1)山水畫
山水畫是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。山水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發展,但仍附屬于人物畫,作人物畫背景的居多,隋唐時始獨立,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,五代、北宋時期山水畫大興,作者紛起,如荊浩、李成以及米芾、米友仁的水墨山水,王希孟、趙伯駒、趙伯骕的青綠山水等,南北競輝,達到高峰。從此,山水畫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種。元代山水畫趨向寫意,側重筆墨神韻,開創新風。明、清及近代,續有發展。
山水畫按傳統分法有水墨、青綠、淺絳、金碧、沒骨、淡彩等形式。
(2)花鳥畫
花鳥畫是以花木、禽鳥魚為描繪對象的一個畫種。歷代花鳥畫家輩出,如唐代薛稷的鶴,五代郭乾暉的鷹,北宋崔白的雀、南宋吳炳的折枝、元代王冕的梅、明代徐渭的墨花;清代朱耷的魚、近代吳昌碩的花卉等,這些人皆是一代名手,綿延不絕。
(3)人物畫
人物畫是以描繪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的通稱,是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,出現較山水、花鳥等科為早。大體可分為釋道、仕女、肖像、風俗、歷史故事等品類。人物畫力求個性刻畫得逼真傳神、氣韻生動、形神兼備。歷代著名人物畫有與晉顧愷之《洛神賦圖》卷,唐代、周?的《揮扇仕女圖》,明代仇英的《列女圖》卷,清代任伯年的《高邕之像》。現代徐悲鴻、蔣兆和等人的物畫,則吸取了西洋畫的技法,在造型和布色上有所發展。
(4)界畫
界畫,亦稱木屋,指以宮室、樓臺、屋宇等建筑物為題材的繪畫。歷來以院畫家最為擅長,對于宮室、殿宇、寺觀及其崇樓、飛閣、臺榭、長廊等,無不摹寫逼真,宋代時達到頂峰。宋徽宗時王希孟所畫《千里江山長卷》,與宋代建筑設計家李誠《營造法式》一書的建筑原理基本相符。
在中國眾多畫科中,"界畫"以其工整典雅、富麗高貴的山水樓閣而獨成體系。界畫描繪建筑物時,使用界尺來劃線條,使線條不變形,無粗細,這種畫法起源于唐代,到了宋代得到很大發展,漸漸成為一個專門的畫科。元代后?quot;文人畫"地位日漸提高,"界畫"被視為工匠之畫,到明末清初已逐漸消沉,直到袁江、袁耀的出現,日落西山的"界畫"才得以重新恢復光彩。